English

立足传统美 追求新表现

1999-04-25 来源:光明日报 鲁虹 我有话说

姜宝林山东平度人,1942年出生于蓬莱。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院,1979年考入中央美院研究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现为浙江画院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艺委会委员。姜宝林笔墨展1999年 5月15日将于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

传统山水画受其特定的宇宙观、哲学观及人文思潮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一大批富于表现力和具有形式美的表现手段,它们构成了传统山水画的一整套程式语汇。改革山水画的巨大难度就在于:一方面,这一整套程式语汇经过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的创造、锤炼、扬弃后,进行再创造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另一方面,由于这一整套程式语汇带有强烈的时代印痕,人们不可能在对其进行借用时,完全去掉它的人文内涵和审美趣味。

我猜想,具有相当传统功力的姜宝林,在进行“白描山水”实验时最终放弃了在传统山水画框架内进行改革的做法,大概深刻地意识到了以上问题。这意味着,他是希望创造具有时代特点的、前无古人的新山水画。

把姜宝林进行“白描山水”的艺术实验放进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显然受启示于西方抽象表现艺术。不过,姜宝林与年轻的一批抽象水墨画不同,他在接受了抽象表现艺术的观念后,并没有用水墨的材料去做转换西方抽象艺术的工作,而是对传统艺术进行了重新过滤,这使他最终从传统版画的山水表现程式中找出了一种可供使用的艺术手法,继而加以扩大化、密集化的处理。也由于这样,姜宝林的“白描山水”强化线条的作用,注重装饰美、重复美,富于疏密变化和视觉冲击力,显得既有现代感,又有中国特点。

姜宝林用他的作品证明:水墨画表现现代中国人的视觉经验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完全可以超越西方现代艺术,立足于世界现代艺术之林。事实上,中西文化的大碰撞,使中国艺术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只要人们立足当代文化背景、立足本民族的审美特点,就极有可能在传统的汪洋大海中找到新的立足点。当然,将传统木版画的语汇转移到水墨画中,就难免会压抑水墨画的多样表现性,也难免会压抑艺术家的特长与优势。怎样加强画面的丰富感、层次感,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艺术问题,相信这位有历史感、责任感的艺术家是能够解决好这一问题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